在学校生物园中,几个同学眉头紧锁,凝视着脚下的地面。枝头上的鸟儿叫得欢,他们却轻轻叹息一下:“看来蘑菇的生长有麻烦了。”这几个同学就是“柑”之如饴创行团队的成员,他们在查看菇类培育的情况。
梁冰蝶,生科院14园林2班的学生,是此团队项目负责人,她来自肇庆德庆,家中种植了大量柑橘。从小就在果树作物间长大的她,在帮忙家人打理果园的同时,了解到柑橘树得黄龙病的概率在逐年增长,且果园土地利用率明显不高。后来,她上了大学,通过专业的学习,她进一步了解到西江流域一带的柑橘果农收成逐年下滑。带着解决农业问题的兴趣,带着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初衷,梁冰蝶和几个同学成立了创行团队,并成功申报了“柑”之如饴项目。
他们深入农场调查柑橘情况,爬上高山查看柑橘林地形等,通过大量前期调研,项目组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用套种技术来解决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我们查找了很多菇种类的资料,了解情况,再筛选出生活习性和柑橘最相近的菇种,最后决定用大球盖菇来套种。”在柑橘树下套种大球盖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柑橘患黄龙病的几率,收到一举两得的功效。另外,废弃稻草燃烧后还可以作原料,保护了环境。
然而,项目的开展却遭遇了重重困难。他们现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还远远不够,他们便大量看专业书籍,去网上搜集相关知识,询问专业老师。他们没有资金来源,所有的调研开销都是自掏腰包,有时候做实验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梁冰蝶回忆起她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有一个实验环节要在菌种上铺上一层稻草做原料,稻草要先浸泡在浓度为2%的石灰水里。但是因为没有买专业的PH试纸辅助测试,最后因为石灰水浓度不准确导致长不出菇。“整个团队的情绪都很低沉,但最后大家还是摆正心态,一起商量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发现主要问题是因为石灰水浓度太高,后来我们用多种办法调试好了石灰水的精确浓度,才成功解决了问题。”
团队一开始选择在德庆进行大球盖菇菌种的实地栽培,但因为地域限制不好控制,于是项目组决定在校内生物园内先进行实验。“种菇最好的季节是秋天,而我们进行实验的季节是春天,室内模拟天气条件就尤为重要。可是前阵子春雨频繁,所以实验地的菇出了问题。所幸的是,除了生物园,我们还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在实验室里不受春雨影响的菇是最终培植成功。”梁冰蝶说。”
“柑”之如饴创行团队成立于2014年,成立之初,团队只有3个人。经过两年的发展,他们有了12人的队伍,申请到这个项目后,他们在学校生物园里有了固定的“实验基地”。目前项目已处于实验的后期阶段,近日,由梁冰蝶带领的“柑”之如饴项目在校内创青春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并成功入围省创新创业大赛。
团队成员有的因学业关系而退出,但他们会培养新一批接班人加入。在困难面前,成员总会一起想办法,怀着相同的信念朝着成功不断努力。“柑”之如饴这个名字,就包含了项目团队一路走过的辛酸和喜悦。梁冰蝶说:“虽然实验的过程很苦,但只要能取得一点成绩,再苦再累也很值得。当努力得到肯定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很惊喜的。(转自学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