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肇庆学院)支援西藏,她们作出了让青春无悔的一次选择;桃李情深,她们对学生无私的爱绽放高原。对她们来说,使命的光荣足以骄傲一生。为了这份光荣和自豪,她们选择放弃舒适的悠长暑假,义无反顾走进西藏、奉献西藏。艰苦是人生最好的砺石,她们克服艰苦恶劣的气候环境坚守在青藏高原,不仅赋予孩子们生动的人生教材,同时亦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典范。
黄萍与部分支教学生合影
林惠桃与部分支教学生合影
清晨5点半,天还没完全亮。海拔4000米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中学、达那达乡完全小学的空地上站满一边打着手电一边读书的学生。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黄萍以及生物科学专业的林惠桃此时正在赶往晨读的路上。
缘是同路人
黄萍一直到处寻找机会希望到西藏担当义工或者支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援藏支教的QQ群。加入支教队伍后,热心组织策划的黄萍顺理成章负责起人员的招募工作。
另一方面,林惠桃也到处托朋友打听怎样才可以去西藏支教,托了又托,最后终于打听到黄萍所在的团体。一来二去,两人惊讶地发现原来大家的宿舍就在对面。“我就读师范类,一直都很想要去支教,想不到我们竟然是校友,真的好有缘。”林惠桃笑着说。支教的时间虽然不到一个月,但她们出发前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仅查阅了各种当地资料,更充分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就这样,一行八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支教志愿者踏上了日喀则的路途。
进藏支教
2013年7月底,黄萍和林惠桃动身进藏,心中的欣喜与激动让她们忘却了路途的颠簸和疲惫。大抵是因为拥有一颗年轻而热忱的心,高原反应在她们看来显得微不足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刚开始会有点头晕,但很快就习惯了。”
刚到学校的时候,学校不肯给林惠桃派课。“学校也是考虑到我们支教的时间短,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孩子们刚开始信任你,你就要回去了。”林惠桃说。不甘心无果而返,她一次又一次去找学校沟通,最后终于让她得偿所愿。
然而,慢慢地,她开始发现尽管当地政府给中小学都配备了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但极少有当地老师会使用这些教学设备。“我是教英语的,不管怎样,我都要把设备充分利用起来,用PPT讲课,并且尽可能更多的给孩子们介绍外面的世界,去启发他们。”林惠桃觉得,孩子们的世界不应局限于西藏这个地区,他们应该更多地去接触和认识外面的世界,从而了解更为现代化的东西。
一种环境一种生活
“在一个环境下过一种生活。”提到恶劣的生活环境,黄萍感慨道。在西藏,由于环境等各方面原因,当地人往往一两周才洗一次澡。厕所是北方最古老的露天旱厕,四周是用泥巴糊成的墙,“下雨的时候你得打着伞上厕所。” 虽然感觉有点无奈, 但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削弱她们支教的热情。
有句老话说:“热情无畏, 笃志前行。”当人开始想要认真做好一件事的时候,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总会找得到解决的办法。给藏族孩子上课,语言不通是一大障碍。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听不懂藏语,他们只能请汉语较好的同学充当翻译,但这种复杂困难的上课方式也没减弱孩子们对她们的喜爱。“格拉,格拉”是藏语老师的意思,每到上课,孩子们都会“异常”活跃,甚至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冲到“格拉”的讲台上。这些孩子们对“格拉”的喜欢是内敛的,帮忙拿书、帮老师去远处提水,在离别时写下一封封满满的离别信。对于黄萍和林惠桃来说,令人深刻难忘的不止是进藏支教的经历,还有一群人,一群把这些志愿者视作“英雄”来日夜期盼的西藏孩子。“虽然这次西藏支教很辛苦,但我们还是觉得很开心,就像感受到了别样的幸福。如果有机会,我们还想再一次回到西藏,见一下这些可爱的学生。”
(记者郜佳佩 彭泰章 倪玉林)